副校长马修泉在学校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代表学校作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阶段性工作报告
近年来,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,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不断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,全面推进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学校获批省级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示范院系2个、省级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示范案例2个。
一、加强顶层设计,系统构建工作格局
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,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,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强化党的领导,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目标,切实将立德树人要求贯彻在学校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创新等各个方面。
2020年12月22日,学校党委印发了《关于全面推进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实施方案》,明确了工作目标、基本原则、组织领导、工作分工和任务清单。同时,学校成立了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领导小组,设置了10 个专项工作组。切实从指导思想、建设内容、建设项目、实施保障等方面一体化部署,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、党政齐抓共管、各部门各负其责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“大思政”工作格局,构建了点、线、面结合的“三全育人”工作体系。
二、注重协同配合,凝聚形成工作合力
各专项工作组和各学院按照统一领导、分工负责的原则,紧紧围绕任务清单,结合学校、学院实际,聚焦课程、科研、实践、文化、网络、心理、管理、服务、资助、组织等“十大育人体系”,凝聚共识,主动作为,各司其职,协同配合,深入挖掘各环节、各方位的育人元素,着力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,扎实推进“三全育人”工作,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。
三、凸显育人成效,有力激发工作活力
(一)以课程育人培根铸魂
一是加强思政课程建设。校党委每学期初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年度工作要点,所有校领导每年为学生讲授《形势与政策课》不少于2次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教学,从2021级学生开始增设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》校级选修课,增设四史课程。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》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》获评辽宁省一流课程,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》获批校级金课。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团队支持计划,加快推进思政课教师团队建设。
二是实施课程思政改革。先后出台了《“课程思政”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方案》、《课程思政建设标准》等文件,明确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、建设目标、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。引导教师树立“课程门门有德育,教师人人讲育人”的理念,全面梳理各门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,将“太阳石精神”“校训”等育人元素融入课程之中,实现本科生、研究生课程思政全覆盖,遴选了27门本科生示范课、19门研究生示范课,创新开展了一批辅导员精品“课程”。《岩土工程稳定与加固》课程参加辽宁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遴选。
(二)以科研育人涵养品行
一是产学研协同育人。围绕矿山绿色开采、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人才培养实践,与本钢集团有限公司等36家企业共同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,牵头成立“矿山重大灾害防治与环境修复协同创新中心”,优化重组《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》,成立“ok138太阳集团学新疆研究院”、“振兴东北新能源产业联盟”,协力探索协同育人机制,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注入了新动能。以主办第十六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会议、第五届“智能科学与数学论坛”,成立郑颖人院士工作站等活动为契机,举办高水平学术报告会,拓展师生学术视野,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。
二是科研精神育人。以科学研究为引领,完善科研评价标准,改进学术评价方法,构建学术诚信体系,倡导师生践行良好的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。加强了科研信息管理平台建设,强化了科研成果管理,促进了科技信息共享。太阳集团拥有各类科研平台40余个,通过科研平台的资源共享,加强科研团队的合作,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发展,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,带动和引领学生热爱科研、潜心科研、创新创业,实现科研与育人的融通和对接。
(三)以实践育人知行合一
一是完善实践育人体系。深入挖掘实践育人内涵,积极构建“实践教学、社会实践、创新创业教育、军事训练、劳动教育”有机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。按照“低年级侧重社会观察、高年级侧重专业实践”的模式,开展社会实践活动。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,不断创新发展国防教育工作,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,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。2021年,学校荣获全国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、辽宁省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单位,学生获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励共2192项。
二是拓展实践育人渠道。全校共有注册志愿者23268人,以志愿服务西部计划、研究生支教团为抓手,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。学校项目办荣获“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绩效考核优秀等次高校项目办”,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获“辽宁省教育系统雷锋式集体”。学校与阜新市联合组织开展了“双走进”实践活动。2021年,学校获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4项,获批辽宁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2个,获批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4个。
(四)以文化育人陶冶情操
一是打造文化精品。着力构建以“太阳石精神”为内核的文化传承创新体系,积极引导师生创作文化精品,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、“四史”宣传教育。“百年党史青年说”特色活动,受到教育部原党组书记、部长陈宝生的充分肯定。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荣获“辽宁省大学生红色理论宣讲团”。“百年百曲百事•爱党爱国爱校”主题升旗仪式被国家级主流媒体报道。微电影作品《点》荣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类作品二等奖。民族舞蹈大赛、十佳歌手大赛等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活动品牌。
二是营造文化氛围。通过推出系列主题新闻宣传,弘扬主旋律,凝聚全校师生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。充分利用校史馆等场馆的红色资源、文化资源,开展新生入学教育、学生入党入团专题教育、毕业生离校教育。校史馆、辽西古生物地质博物馆获批阜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以文明城市创建主题宣传为契机,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、构建文明和谐校园的系列教育活动,完善校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建设,培育优良校风、教风、学风,努力创建文化氛围浓厚、校园环境优美、工作秩序井然的高品位文明校园环境。
(五)以网络育人守正创新
一是守牢网络阵地。认真贯彻落实《党委(党组)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》等规章制度,加强校园网安全监控,通过三重验证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。严格落实《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》《新媒体管理办法》《新闻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工作制度》,充分发挥网络宣传的育人功能。坚持论坛等活动周报审批制度。全天候动态监测网络舆情,编制《网络舆情周报》。持续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,加强校内外媒体间协同合作,不断提高校园媒体舆论引导、思想引领的工作合力。完成了VR全景校园及校史馆实景VR制作。
二是繁荣网络文化。学校连续举办了两届网络文化节,评选树立了一大批优秀网络文化作品,进一步提升了网络文化影响力。组织开展了网络文化精品项目建设立项工作,遴选确立2021年网络文化精品项目10项。遴选确立了14个公众号作为首批学校重点建设思政类公众号,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。加快构建微信公众号、网站、微博、QQ、抖音于一体的校园全媒体平台,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联网上线,推动校园网络文化繁荣发展。
(六)以心理育人启智润心
一是优化工作体系。形成了集教育教学、咨询服务、预防干预、实践活动、平台保障“五位一体”的心理育人新格局,完善及优化了学校—学院—班级—寝室四位一体心理育人新体系。设置《心理健康教育》必修课,开设《大学生心理成长》《沟通心理学》《积极心理学》等选修课,坚持为研究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。《心理健康教育》课获批学校“课程思政”示范课和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。出台了《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工作方案》《心理危机学生转介实施细则》,不断提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。
二是提升学生心理品质。坚持举办覆盖全校学生的5·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月、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月及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等精品活动。开展了“职面新未来”“开心朋辈 快乐咨询”等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活动及心理行为训练。借助新媒体平台,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普及,持续举办健康大讲堂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心理咨询服务,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。组建了“心灵相约工作室”,遴选了阜新市青少年心理援助专家团队,积极开展校内外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。2021年,太阳集团教师陈晓蕾获批辽宁省高校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。
(七)以管理育人汇聚合力
一是健全学校规章制度体系。紧密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实际,以学校《章程》为核心,制定修订《关于印发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》等管理育人相关文件制度10余项,加强民主监督,强化制度执行力,为学校科学管理、依法治校奠定坚实基础,进一步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。在经费预算中专项安排党建经费、思想政治教育经费,不断加大对管理育人的支持力度。坚持以岗位职责和业绩贡献为导向,深化分配制度改革,激发全校教职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。
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。学校始终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,形成了组织建设、制度建设、学习教育、典范宣传、考核监督“五位一体”师德师风建设长效工作机制。各管理岗位均明确工作职责和岗位职责,将育人元素融入其中,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,强化管理育人意识,树立管理育人的明确导向。校领导及处级干部深入课堂、深入学生宿舍,面对面接触学生、关爱学生,推动形成育人合力。引导广大教师争做“四有”好老师,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、学习知识、创新思维、奉献祖国的引路人。
(八)以服务育人转变作风
一是强化服务育人意识。进一步梳理和完善服务育人职能,作为干部职工考核评价内容,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服务育人意识和能力。加强“服务专业化、流程标准化、操作精细化”建设,开展满意服务、便捷服务,提高服务质量。建立服务联系反馈制度,及时掌握学生需求和意见信息,增强服务于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总务后勤系统建立了服务三级联系制度,建立服务“巡检制”“回访制”;图书馆经常召开学生座谈会,反馈意见。各部门采取公示信息、张贴服务承诺,实行首问负责、按时办结等制度,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,促进工作作风转变。
二是丰富服务育人途径。各部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服务育人活动。总务处开展“服务之星”评比活动;机关党委开展“服务育人标兵”评比活动,组织机关各党支部与各学院开展了服务师生共建活动;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开展廉文化周活动,把廉文化教育延伸到大学生;校医院开展学生疾病预防和紧急救治知识讲座;图书馆开展“您采书、我买单——助力读者教学科研”活动;总务处、图书馆、校团委开展帮扶困难学生的勤工助学活动等,着力提升服务育人质量。
(九)以资助育人扶志济困
一是以规范管理实现精准资助。积极构建校-院-班-生四级精准资助工作体系,建立完善的奖助学金管理办法,在资助对象界定、标准制定、资金审批、资金发放等方面明确了操作流程和规范。组织各学院辅导员、班导师通过深入班级调查、与当地政府电话沟通、家访等方式详细了解学生最新的家庭经济基本情况,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、精准资助。2021年,太阳集团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929人(比例为20.8%),其中建档立卡706人,孤儿65人;累计发放奖励、资助总金额2480.8万元,资助学生15473人。
二是以精准服务提升育人成效。学校坚持“扶困”与“扶志”相结合,全面推动资助工作实现从“以管理为中心”到“以服务为中心”的有效转变,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、诚实守信、知恩感恩、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,积极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过程、全方位的的支持和服务。让受助学生参与“一分钱”爱心基金募集活动全过程,引导学生通过行动来传递爱心。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,让学生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,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。两年来,太阳集团有3名学生荣获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称号。
(十)以组织育人保驾护航
一是完善组织育人保障。每年制定修订《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》《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制度汇编》,不断强化党建制度体系建设,为组织育人提供科学、完善的制度保障。构建形成了学校党委、基层党委、基层党支部、党小组、党员“五位一体”组织育人网络化体系。深入实施“双带头人”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,探索实施教师党支部的优化配置,全力打造全能型教师党支部。深入实施党建工作创先争优工程,以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取得成效为目标,以党建项目品牌创建为抓手,以特色党的活动为载体,全力营造浓厚的创先争优工作氛围。
二是提升组织育人质量。“双带头人”教师党支部书记配备工作有力有序开展,目前,学校“双带头人”教师党支部书记占比达94%。党建工作创先争优的辐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,学校2个创建单位顺利通过教育部“双创”项目结项验收,9个创建单位顺利通过辽宁省首批“双创”项目的结项验收,1个支部获评辽宁省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点,涌现出一批省级“先进基层党组织”“校园先锋示范岗”“优秀共产党员”和“优秀党务工作者”。
四、明确努力方向,不断增强内生动力
(一)进一步推广典型工作经验
以辽宁省高校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建设和校级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,发挥典型示范作用,在育人理念创新、思路创新、机制创新、载体创新、方法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,努力形成一批可借鉴、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工作模式,促进“三全育人”成效的整体提升。
(二)进一步加强对育人成效的考核与评价
加强工作系统梳理,不断总结工作经验,及时查找问题不足,注重凝练优势特色,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,不断加强对育人成效的考核与评价,确保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的工作方向和进度。